在作为一直话题与流量不断的《吐槽大会》的台柱人物,李诞在80、90后关注网络的人群众的知名度还是挺高的,其貌不扬甚至谈不上好看的大男孩,金句吐槽收割了一大堆粉丝。
微博上,诗人是他第一个身份,其次才是谐星与作家。实话,我吐槽大会看的不多,严格的说起来我不算一个时时追踪网络热点的90后,但是李诞一些段子和金句倒是不时在头条里面推送给我。
李诞说的人间不值得,到底是什么不值得,为什么不值得。2018刚刚开始,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。作为一个谐星(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对于李诞的第一个身份认同),说出这样的话,是很值得让人玩味的。我们的观念里,谐星应该是无时无刻欢乐的,用各种搞笑的,戏谑的,自嘲式的方式让周边的人欢愉,他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着憨豆一样的激情与态度,不过仿佛大多数的笑匠这种状态更多的是表现在为他人前,私底下可能严肃(参考周星驰)或者保持孤独。
人间不值得,可能是李诞自己看过或者经历过太多美好或者不美好的事情,才会佩戴现在这种嬉笑怒骂的面具笑谈人生悲欢。人间不值得什么呢?人间不值得我们背负的太沉重去行走。人间很大,人生太短,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星球,有着数十亿的同类。人间每天或悲或喜的事情都在不断的发生,在互联网空前发达的今天,我们可以很迅速的获得地球另外一面发生的绝大多数信息,阅读手机里面的新闻是仿佛我们是神,可以俯瞰人间的一切,可是殊不知,其他人也是在这样俯瞰着我们的生活。
可能领悟到我们实在过于渺小,在人间也是沧海一粟,绝大多数的人在百年归去后留不下半点痕迹。所以生而为人,不要太偏执,不要把世俗的枷锁一个劲儿的往自己身上套,在保持善良的前提下,获得自有点儿,开心点儿。人间不值得,也许我们打心眼里会认同悲观,但是在人生的路上,通透些,洒脱些,保持你心底的阳光与善意,不枉你在人间走了一遭。
如果说在许知远的语言体系里,浅薄和深刻,真诚与偏见是他话语体系里的常见词的话,那么在李诞的语言体系里,更多出现的其实是,开心。
01
看了许知远和李诞对话那期《十三邀》,很有感触。
从类型上看,许和李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。
许知远是精英型知识分子,走学术路线,擅长智性对话。李诞属草根型网红,做大众娱乐节目,擅用戏谑、吐槽来构建对话空间。
许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苦大仇深、严肃认真。李则没心没肺、嬉皮笑脸。
所以外人易想象:许会活得很累,但李过得很轻松。
可有意思的是,一场深入的对话,颠覆了以上印象与认知,许和李掉了个个儿。
原本以为活得很累的许知远,其实心无挂碍,天地任我行,无问西东。而原以为过得很轻松的李诞,却把本心护在高塔里,为免自己彻底沦陷,需对它重兵把守、不停地与肉身角力,活得并不轻松。
所以这人生与人性啊,深究下去,有意思得很。
话说,我之前对李诞并不了解,只知道他是《吐槽大会》的总策划,也被人称为段子手。他在网上被广为传播的一句名言是:人间不值得。
许知远是对话节目《十三邀》的采访者,他虽然没对这人间发表过感言,但以他一贯的言行来判断,他的思想应是李诞的对立面:这人间是值得的,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坚守与扞卫。
所以,这两人对话,其实不在一个频道上,可正是这反差,让对话显现出了意义。
02
我看了采访的完整版,两段,整四个多小时。
一开始,许知远问题抛出去,根本接收不到想要的回应。整个访谈,李诞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:无所谓。
外界的评价?无所谓。别人的批评?无所谓。这节目哪天不火了呢?无所谓。
李诞的语言体系固若金汤,许知远的智性对话攻不破他的金身。
在许的理解中,好的对话,能析出双方的未知之语,但前提是要求对方放下防卫,以一具没有反抗力的肉身来面对语言之刃。而李诞一口一个『无所谓』的佛系,就像给自己套了个金钟罩,让人无从下手。
其实两人的对话中,也能明显地看到许知远对李诞造成的触动,有些问题让他短暂沉默、若有所思,但很快,他打个哈哈就四两拨千斤地避过去了。
后来李诞承认,那是他自保的手段。一旦察觉到这个话题会谈出危险来,就抛出戏谑来化解。他拒绝让自己深入思考,你自然进不了他的思域。
所以许知远很快觉得这场对话失去了意义,对团队表示:没什么好问的了。这时候李诞趁机抛出了他的问题,就外界对许知远的种种看法与评价,想听听他的答案。
看到这里,我有点明白了李诞在微博上向许知远发出信号说想上《十三邀》的原因:他并不需要一场对话来解构什么,也不准备袒露自己。他只是对许知远这个人好奇,想亲自揭开面纱来看一眼。
在后来的访谈中,他说自己从小就反感崇高、讨厌壮烈,遇到此类人物,就想把他拉下神坛。而许知远却是崇高与壮丽的仰慕者。所以,不排除李诞这小孩的鬼心眼,他很聪明地一点点试探着许知远的边界。
03
说实话,一开始我很羡慕李诞这样的年轻人。嘻嘻哈哈,没心没肺,从不背包袱,活得特通透。
我就不行,我觉得自己活得太纠结、太较劲。还曾跟一朋友说:这世上很多怪象我参得破,但是放不下。
可是李诞看上去却是那类既能参破又能放下的人。他提出佛家『中道』的佛理,声称自己放弃的同时也想明白了,如此就把自己给理顺了。
许知远是那种警惕过份确定答案的人,他自然不会相信李诞这个说法。他怀疑李诞的佛学,是属于『生活尚未经历什么,假装已经看透了一切』的悟道模式。
我倒不觉得李诞是在假装看透,他应该是真看透了。在谈话中,能看出他是个有慧根的人。就像他自己说的,他很敏感,敏感的人哭起来比别人痛,笑起来也比别人欢。同样一件事情,发生在敏感与钝感的人身上,那种体悟是呈几何倍数增减的。
李诞这样的人,他的人生不用经历太多,多认识几个人,多看几次人性,就足以看透世情。
即然世界运行的逻辑就是这样的,那就加入这个世界的运行吧。
来源:潮粉